化寨村调研报告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 交流融通
第1页/共1页
化寨村调研报告
化寨村详细情况的调研材料
化寨村主任助理
一、概况
1.基本情况
化寨村位于缑氏镇北部,东望唐恭陵,西临顾刘路,背依白云岭,南临造纸河。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气候温和。辖化寨、陈河徐疙瘩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户数556户,总人口2200人,耕地2655亩。村民主要收入以农业种植为主,兼顾劳务输出收入。人均纯收入4850元。
2、村名由来
化寨原名永庆寨,传为永庆寺之后花园,村西河湾至今尚被民众称为老和尚园。且旧时居住寨上而得名。今日化寨之名恐为“花寨”之讹传。
3,姓氏渊源
化寨村主要姓氏有张(207户),薛(86户),陈(60户),徐(53户),赵(35户),胡(25户),曲 (14户)等23个姓氏。
二、人民生活
化寨村地处白云岭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十年九旱,由于自然条件恶劣,80%的土地属于不能灌溉的“望天收””。小麦、玉米、红薯是主要农作物。建国初期粮食单产50多公斤,水浇地每亩也仅100多公斤。耕作技术落后,种植单一,收入微薄,经济落后,村民十分贫穷。大部分村民住的是土舍瓦房,干活是手提肩扛,吃的是红薯高粱,走的是小道“羊肠”。这就是六七十年代该村的基本生活现状。
经济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有了极大提高,2008年人均纯收入4850元。目前我村商店、餐饮、加工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商店6家、餐饮1家,年销售额20余万元,他们的出现改善了人民生活,激起了全村的经济发展热情。
三、经济产业
1,种植业 、林果业
改革开放, 科技进步使受传统耕作方式制约的化寨村在农业 生产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化寨现有苹果、葡萄200余亩,另有偃师特产银条200亩,蔬菜600亩,优质小麦2100余亩。
2、养殖业
在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村民抢抓机遇,积极发展禽、畜养殖业。我村现有养殖专业户60余户,其中养鸡专业户10户,养猪专业户30户,生猪每年出栏2000头以上,养羊和养兔专业户20余户。特别是去年与六和集团合作,投资150万元占地15亩,年产30万只肉鸡养殖厂已建成。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3、企业、厂矿
村中的各类企业崭露头角。投资2000万元、占地400亩的慧泉高产奶牛场拔地而起,经过前期基础建设,该厂奶牛存栏已达850多头,安置村闲散劳动力40余人,下一步,该厂将投入2000万元,建设鲜奶生产线,奶牛计划存栏达到2000头。2005年,投资25万元的偃师市珍珠岩厂在化寨村“安家落户”。这两家公司为本村安置了闲散劳动力100余人。2005年,加上在利达实业总公司务工人员和前往外地务工的零散人员,化寨村有700余人出外务工,创造经济效益600万元以上,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4、其他产业
村内现有运输车辆50余辆,年收入300余万元,为村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四、 社会事业
1、教育卫生
解放前,村中既有有识之士创办学校、教书育人,当时在村中薛氏宗祠授课,教师有陈书长、张长茂、薛发、张天梦、陈中定等人。
解放后村中有小学、初中各一所,初中于1986年合并于缑氏二中。数十年来,为了改变教育的滞后条件,村两委及全体村民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多次对村内破旧不堪的校舍修复、扩建。1999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协助下,村支部先后投入23万元进行校舍改造,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0年又各方筹款5万余元,建造教师宿舍十五间,彻底改善了本村的教学条件。近年来,村小学教育质量一直在全镇名列前矛,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之配套的卫生设施也急需解决。为使群众看病快捷方便,村两委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针,筹资3万余元改造标准卫生室一个,改善了多年的看病难问题。此外,村中有张景松、子张西通、孙张小超;张启祥、子张九红、孙张宗仁两家均系中医世家,以个体诊所为业。
2、公益事业
近年来两委干部东奔西跑,多方请求,千方百计筹措打井资金,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争取筹措到资金70余万元,新打机井6眼,修缮老机井、废旧机井5眼,铺设地埋管道4000多米,使原来的1000多亩旱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井水和自来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村两委积极进行公益事业的建设。积极带领群众整修道路,采用“村里负责筹钱,村民负责出工”的办法,十几年来,共修建道路6000余米。至今日,三个自然村的街道和出村路90%都已硬化完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化寨村多有成功人士,热心公益事业:慧泉高产奶牛场经理徐高峰捐资五万元修建村中道路;董煜琨先生捐资7500元购置村中活动广场健身器材;张中发、张友发、张长发兄弟三人捐资6000元修建学校;偃师市照明器材厂捐资2万元为村中安装路灯。
五、民俗文化
化寨村的自然村之一的陈河村是唐代著名高僧、伟大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世界文化名人玄奘法师的故里,目前故里景区有陈河古寨、慧泉亭、皂抱槐、东西厢房、慈恩堂、后花园、凤凰台、西苑墓地、造纸河遗址等建筑及景点。故里开发之初,村里就协助上级有关部门说服群众无偿自愿搬迁达17户。特别是当时,故里建设几乎无任何支持资金和上级拨款,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支部书记陈小顺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征集募捐资金、建设材料,最终通过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村中有识之士捐资等多种方式募集资金20余万元,使故里一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为后来各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日本唯识宗800僧人朝圣团前来拜谒,自此国内外僧俗界、文化界许多名流慕名来玄奘故里谒拜玄奘法师和到此观光旅游的络绎不绝。近年来,东南亚各国信众更是纷沓接踵而来。特别是经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整体规划、预计总投资近8亿人民币的“玄奘故里旅游区项目”,已由河南省上报国家发改委,是2009年省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目前投资1.6亿元人民币的玄奘寺工程正在施工,配合上级进行旅游开发,在周边群众搬迁,玄奘大道建设工程征地等众多工作中,化寨村两委干部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整体搬迁和环境整治,为下一步的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化寨村老寨之石券寨门,据考证为明末修筑,系偃师市境内现存最古老者。其上有道光十九年、民国十一年重修题记石碣。寨上原有槐抱椿一棵,树龄1500岁左右,五人方能合抱,惜2003年雷火击毁,现只剩下侧枝三株。此外距玄奘故里西二里之沟口有白毛杨一棵,据专家考证有1300年之久。两树皆远近闻名。
化寨村民历来好民间文艺,民国时即自发组织有剧社,化寨龙灯名闻遐迩,系缑氏镇古代四大社火之重要组成部分。今日仍多有称颂。
六、基层组织及解放后历任村干部任职表
化寨村党支部成立于1957年,第一任支部书记为薛恒献。
1957-1960
支书薛恒献 村委主任赵更水
1960-1980
支书张松年 村委主任赵更水
主要政绩:农田建设,打井13眼,修水塘。
1980-
支书陈小顺,男,1947年生。 村委主任赵更水,1979年任职;陈四法,1991年任职;张宏道,2002年1月任职。
主要政绩:建设玄奘故里一期工程,新打井15眼,4个自然村打吃水井4眼,群众用上自来水,修整村道6000余米,使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0﹪。招商引资,使慧泉奶牛养殖厂、偃师珍珠盐厂、偃师照明器材厂落户化寨村。
现任两委干部
支书陈小顺,村主任张宏道,副支书陈四法,支部委员:戴凤然、张三同、薛文信,村委委员:薛宏世、张三同。
化寨村主任助理
一、概况
1.基本情况
化寨村位于缑氏镇北部,东望唐恭陵,西临顾刘路,背依白云岭,南临造纸河。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气候温和。辖化寨、陈河徐疙瘩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总户数556户,总人口2200人,耕地2655亩。村民主要收入以农业种植为主,兼顾劳务输出收入。人均纯收入4850元。
2、村名由来
化寨原名永庆寨,传为永庆寺之后花园,村西河湾至今尚被民众称为老和尚园。且旧时居住寨上而得名。今日化寨之名恐为“花寨”之讹传。
3,姓氏渊源
化寨村主要姓氏有张(207户),薛(86户),陈(60户),徐(53户),赵(35户),胡(25户),曲 (14户)等23个姓氏。
二、人民生活
化寨村地处白云岭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十年九旱,由于自然条件恶劣,80%的土地属于不能灌溉的“望天收””。小麦、玉米、红薯是主要农作物。建国初期粮食单产50多公斤,水浇地每亩也仅100多公斤。耕作技术落后,种植单一,收入微薄,经济落后,村民十分贫穷。大部分村民住的是土舍瓦房,干活是手提肩扛,吃的是红薯高粱,走的是小道“羊肠”。这就是六七十年代该村的基本生活现状。
经济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有了极大提高,2008年人均纯收入4850元。目前我村商店、餐饮、加工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商店6家、餐饮1家,年销售额20余万元,他们的出现改善了人民生活,激起了全村的经济发展热情。
三、经济产业
1,种植业 、林果业
改革开放, 科技进步使受传统耕作方式制约的化寨村在农业 生产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化寨现有苹果、葡萄200余亩,另有偃师特产银条200亩,蔬菜600亩,优质小麦2100余亩。
2、养殖业
在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村民抢抓机遇,积极发展禽、畜养殖业。我村现有养殖专业户60余户,其中养鸡专业户10户,养猪专业户30户,生猪每年出栏2000头以上,养羊和养兔专业户20余户。特别是去年与六和集团合作,投资150万元占地15亩,年产30万只肉鸡养殖厂已建成。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3、企业、厂矿
村中的各类企业崭露头角。投资2000万元、占地400亩的慧泉高产奶牛场拔地而起,经过前期基础建设,该厂奶牛存栏已达850多头,安置村闲散劳动力40余人,下一步,该厂将投入2000万元,建设鲜奶生产线,奶牛计划存栏达到2000头。2005年,投资25万元的偃师市珍珠岩厂在化寨村“安家落户”。这两家公司为本村安置了闲散劳动力100余人。2005年,加上在利达实业总公司务工人员和前往外地务工的零散人员,化寨村有700余人出外务工,创造经济效益600万元以上,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4、其他产业
村内现有运输车辆50余辆,年收入300余万元,为村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四、 社会事业
1、教育卫生
解放前,村中既有有识之士创办学校、教书育人,当时在村中薛氏宗祠授课,教师有陈书长、张长茂、薛发、张天梦、陈中定等人。
解放后村中有小学、初中各一所,初中于1986年合并于缑氏二中。数十年来,为了改变教育的滞后条件,村两委及全体村民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多次对村内破旧不堪的校舍修复、扩建。1999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协助下,村支部先后投入23万元进行校舍改造,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0年又各方筹款5万余元,建造教师宿舍十五间,彻底改善了本村的教学条件。近年来,村小学教育质量一直在全镇名列前矛,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之配套的卫生设施也急需解决。为使群众看病快捷方便,村两委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针,筹资3万余元改造标准卫生室一个,改善了多年的看病难问题。此外,村中有张景松、子张西通、孙张小超;张启祥、子张九红、孙张宗仁两家均系中医世家,以个体诊所为业。
2、公益事业
近年来两委干部东奔西跑,多方请求,千方百计筹措打井资金,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争取筹措到资金70余万元,新打机井6眼,修缮老机井、废旧机井5眼,铺设地埋管道4000多米,使原来的1000多亩旱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井水和自来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村两委积极进行公益事业的建设。积极带领群众整修道路,采用“村里负责筹钱,村民负责出工”的办法,十几年来,共修建道路6000余米。至今日,三个自然村的街道和出村路90%都已硬化完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化寨村多有成功人士,热心公益事业:慧泉高产奶牛场经理徐高峰捐资五万元修建村中道路;董煜琨先生捐资7500元购置村中活动广场健身器材;张中发、张友发、张长发兄弟三人捐资6000元修建学校;偃师市照明器材厂捐资2万元为村中安装路灯。
五、民俗文化
化寨村的自然村之一的陈河村是唐代著名高僧、伟大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世界文化名人玄奘法师的故里,目前故里景区有陈河古寨、慧泉亭、皂抱槐、东西厢房、慈恩堂、后花园、凤凰台、西苑墓地、造纸河遗址等建筑及景点。故里开发之初,村里就协助上级有关部门说服群众无偿自愿搬迁达17户。特别是当时,故里建设几乎无任何支持资金和上级拨款,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支部书记陈小顺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征集募捐资金、建设材料,最终通过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村中有识之士捐资等多种方式募集资金20余万元,使故里一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为后来各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日本唯识宗800僧人朝圣团前来拜谒,自此国内外僧俗界、文化界许多名流慕名来玄奘故里谒拜玄奘法师和到此观光旅游的络绎不绝。近年来,东南亚各国信众更是纷沓接踵而来。特别是经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整体规划、预计总投资近8亿人民币的“玄奘故里旅游区项目”,已由河南省上报国家发改委,是2009年省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目前投资1.6亿元人民币的玄奘寺工程正在施工,配合上级进行旅游开发,在周边群众搬迁,玄奘大道建设工程征地等众多工作中,化寨村两委干部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整体搬迁和环境整治,为下一步的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化寨村老寨之石券寨门,据考证为明末修筑,系偃师市境内现存最古老者。其上有道光十九年、民国十一年重修题记石碣。寨上原有槐抱椿一棵,树龄1500岁左右,五人方能合抱,惜2003年雷火击毁,现只剩下侧枝三株。此外距玄奘故里西二里之沟口有白毛杨一棵,据专家考证有1300年之久。两树皆远近闻名。
化寨村民历来好民间文艺,民国时即自发组织有剧社,化寨龙灯名闻遐迩,系缑氏镇古代四大社火之重要组成部分。今日仍多有称颂。
六、基层组织及解放后历任村干部任职表
化寨村党支部成立于1957年,第一任支部书记为薛恒献。
1957-1960
支书薛恒献 村委主任赵更水
1960-1980
支书张松年 村委主任赵更水
主要政绩:农田建设,打井13眼,修水塘。
1980-
支书陈小顺,男,1947年生。 村委主任赵更水,1979年任职;陈四法,1991年任职;张宏道,2002年1月任职。
主要政绩:建设玄奘故里一期工程,新打井15眼,4个自然村打吃水井4眼,群众用上自来水,修整村道6000余米,使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0﹪。招商引资,使慧泉奶牛养殖厂、偃师珍珠盐厂、偃师照明器材厂落户化寨村。
现任两委干部
支书陈小顺,村主任张宏道,副支书陈四法,支部委员:戴凤然、张三同、薛文信,村委委员:薛宏世、张三同。
守望黎明- 麦粒
- 帖子数 : 5
麦粒 : 15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09-11-20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 交流融通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