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头村调研报告
2 posters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 交流融通
第1页/共1页
扒头村调研报告
扒头村位于缑氏镇南4公里处,东邻布村西接双泉,南依邢村,北临官庄。府李公路沿村而过。村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任才村、王庄、冯村)共4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居民总户数989户,人口4131口。4村总占地约810亩,耕地总面积4800余亩。属山地小平原区,位置优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气候宜人。
“扒头”村名的来历,据李氏宗谱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李氏先祖端,字以正,携母带子一家8口奉旨由***县迁之偃师境内,当时并无村落。先后穴居于现村东的马涧河和村南的小腊寨沟,后几经堪察,终择现居之地。李氏先祖为念长途跋涉迁徒之苦,屡选址而不宜,终得灵秀之地,“采石奠基,伐木构堂”之艰辛,即今后生活有了“盼头”,“盼”山西方言为“扒”故得村名,实意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全村现有姓氏28个,其中李姓646户,欧阳24户,张姓82户,王姓81户,冯姓21户,赵姓9户,贾姓5户,段姓6户,薛姓1户,刘姓2户,郑姓2户,陈姓55户,郭姓20户,管姓4户,孙姓10户,代姓2户,潘姓2户,任姓2户,董姓8户,连姓1户,魏姓2户,乔姓4户,林姓1户,仝姓1户,周姓8户,吴姓9户,史姓1户,齐姓11户。
扒头是农业大村,主产玉米、小麦。人均耕地一亩有余。村里共打机井48眼,硬化水渠6700多米,平整土地1500余亩,架设高低压电线1万余米,土地全部实现水利化,并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和优质化肥使玉米、小麦亩产由解放初期的50公斤增加到目前的450公斤,现全村年产小麦、玉米近400万公斤。同时,大力发展葡萄、苹果、桃树,林木近200亩,蔬菜大棚2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全村现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养猪户9户,生猪有栏2100头;有肉鸡大棚15个,存栏肉鸡6万只;蛋鸡养殖户2户,存栏5000只;奶牛养殖户2户,优质奶牛34头,并有貉、兔少量特色养殖,此项年创收103万元。
在发展农业、养殖业的同时,村里的工矿企业也有一定的规模。现有村办企业2个,即石油化学厂和富康制桶厂。私营企业有新星油漆厂(厂长李启星)园林陶瓷厂(厂长李运召)、免烧砖厂(李宏治)年创建200余万元。商业、服务业也有一定的发展,现有个体工商业门市38个,其中商业19家,餐饮业6家,理发店3个,修理业2家,农资门市3个,手机服务2家,千家福超市2个,冷鲜肉店2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扒头村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扒头乃灵秀之地,文化积淀深厚,历来重文兴教。据缑氏镇《教育志》载,道光末年(1850),本村名儒李万仓创办私塾,1934年本村士绅李寅贞创办“养正”小学。民国时期进步人士王三江创办女学。1934—1943年,李寅贞先生办学并任校长时,校址在本村北大庙内,初有本村学生十几人,后有外村入学达30余人,聘教师1人。1944—1951年,李寅贞之孙李民协任校长时,学校更名为“扒头民小”,级段为1- 4四年级,解放后校址移止李家祠堂,更名为“扒头附高”即“高小”,级段为1- 6年级,时任校长为本村李中乐先生。随着生源不断增加,学校扩之李寅贞先生的后花园,即现校址,从此定名为“扒头小学”。1968—1970年,扒头干群先后投资6万元,建土木结构教室8座,面积500平方米(现已拆建)。1996年,村两委筹资30万元,群众集资10万元,建三层12间教学楼一幢,面积1200平方米,并于94年投资10万元,建教师住宿楼一幢(上下两层)。目前,小学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有10个教学班,510名学生,累计毕业学生4346人。现任校长李凤年(扒头人),大专学历,高级教师,从教30余年,学校教学成绩突出,先后获“洛阳市规范化学校”“偃师市明星学校”等殊荣。
扒头中学,现称“缑氏二中”。目前,学校占地33亩,有三、四层教学楼各1幢,教师公寓楼2幢,实验楼1幢,学生公寓1幢,并设有学生餐厅、图书馆、多媒体室、计算机室,安装了闭路电视,开通了远程教育网。有教师78人,21个教学班,学生1300人。
扒头村医疗基础设施完毕。解放前,村中有中药铺2家。解放初期村里成立了集体卫生所。几经搬迁,现居村老供销社院内,是目前全市唯一保留的村级集体卫生所。其占地500平方,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门诊楼1座,固定资产16万元,各科室俱全,有医务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3人,妇幼、司药、注射各1人,担负全村4000余人的医疗和近千名儿童的防疫工作。
2007年元月,遵照上级规定,以著名老中医李世太之长孙,中风专科李晓东为法人代表的扒头第二集体卫生所成立,由李小报、王萍等4家个体诊所组成,开设有中风专科,西医内科、中西妇科、儿科等科室,各有1名医师坐诊,为本村及周边群众防治医疗做出了积极贡献。另有名医,周边村镇几乎家喻户晓,除帮助百姓治疗疾病外,还发展爱心希望事业,学校开设的奖学金大部分由他本人出资,这人就是专治中风瘫痪的李氏第七代传人李隆升先生。中医中风,疑难杂症的李世太,李晓东祖孙。也都为医疗事业做出特大贡献。
扒头党支部成立于1951年,当时党员3人现有党员78人,李金堂为支部书记,支部成员,冯软春、李宇飞、张荣光、王怀仁。现任村主任李现宏,付主任李五好,委员:张永安、潘永乾、欧阳秀茹(女)。村历任主要干部任职表如下: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冯玉庆 支部书记 1950—1956
王遂辈 支部书记 1956—1980
李书争 革委会主任 1966—1980
李金堂 支部书记 1981—至今
李少冉 管委会主任 1957—1966
李景益 支部书记 1980—1981
张景益 支部书记 1980-1981
张义峰 村委主任 1981-1992.3
李乾恒 村委主任 1992.3—1998.11
李建迎 村委主任 1998.11-2005.10
李乾恒 村委主任 2005.10-2008.10
李现宏 村委主任 2008.11—至今
从古至今,各种贤才能人层出不穷,屈指数来,要从清光绪31年(1905年)开始算起,当时李丽生与官庄杨源懋等人在偃师成立教育研究会,推李丽生为会长,偃师新学从此萌芽。李瑞增,现三组李民抗之父,于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专业,是全县第一位留学生,后在巩县偃师一带工作。王三江(1879—1946),1911年参加孙中山领导和辛亥革命,1912年创办偃师办学,倡导妇女解放。1946年6月24日被***反动派逮捕,由于坚持拥护***,于同年腊月初九夜被活埋于县城西北荒沟之中。1949年被县政府命名为革命烈士,并将遗骨厚葬于原籍扒头。李毅章(1918—1981)扒头任材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决死队,并从事地下工作。1940年任偃师县委书记,豫西特委书记。1941年调任伊川县委书记,同年6月赴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后调热河工作,先后任县长、县委书记、地委秘书长等职,1949年调江西省工作,曾任江西省委常委、省革委会付主任之职,系全国人大第五届代表,1981年病逝。李重均, 16岁参加革命,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一师政治部女工团,先后任连指导员,贵州省兴义军分区军务科长(正团级)等职。因战功卓著,被评为十四军特等功臣。李世太创建村卫生所,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当选为“偃师县农村卫生工作者协会第一届执委付主任委员”。李隆升,被评为“家级乡村优秀医生”,并捐款6万元,为村中学建立图书馆,成立李隆升教育基金会。张占仓,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李根国,河南大学副教授;张子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副社长;李现奎,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李万幸,武汉通讯学院教授;郭继尧,洛阳工学院副教授;刘乃义,洛阳工学院副教授。
进村工作的一个月当中,在镇领导、组织部门的重视关怀,悉心教导下,在村干部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下,我参与了村里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协助村两委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开展进行党规党纪远程教育,并做好记录工作;并协助村两委对新农合细则的宣传和相关费用的收取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我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
我坚信,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扒头的明天会更好!
缑氏镇扒头村
村主任助理
“扒头”村名的来历,据李氏宗谱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李氏先祖端,字以正,携母带子一家8口奉旨由***县迁之偃师境内,当时并无村落。先后穴居于现村东的马涧河和村南的小腊寨沟,后几经堪察,终择现居之地。李氏先祖为念长途跋涉迁徒之苦,屡选址而不宜,终得灵秀之地,“采石奠基,伐木构堂”之艰辛,即今后生活有了“盼头”,“盼”山西方言为“扒”故得村名,实意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全村现有姓氏28个,其中李姓646户,欧阳24户,张姓82户,王姓81户,冯姓21户,赵姓9户,贾姓5户,段姓6户,薛姓1户,刘姓2户,郑姓2户,陈姓55户,郭姓20户,管姓4户,孙姓10户,代姓2户,潘姓2户,任姓2户,董姓8户,连姓1户,魏姓2户,乔姓4户,林姓1户,仝姓1户,周姓8户,吴姓9户,史姓1户,齐姓11户。
扒头是农业大村,主产玉米、小麦。人均耕地一亩有余。村里共打机井48眼,硬化水渠6700多米,平整土地1500余亩,架设高低压电线1万余米,土地全部实现水利化,并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和优质化肥使玉米、小麦亩产由解放初期的50公斤增加到目前的450公斤,现全村年产小麦、玉米近400万公斤。同时,大力发展葡萄、苹果、桃树,林木近200亩,蔬菜大棚2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全村现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养猪户9户,生猪有栏2100头;有肉鸡大棚15个,存栏肉鸡6万只;蛋鸡养殖户2户,存栏5000只;奶牛养殖户2户,优质奶牛34头,并有貉、兔少量特色养殖,此项年创收103万元。
在发展农业、养殖业的同时,村里的工矿企业也有一定的规模。现有村办企业2个,即石油化学厂和富康制桶厂。私营企业有新星油漆厂(厂长李启星)园林陶瓷厂(厂长李运召)、免烧砖厂(李宏治)年创建200余万元。商业、服务业也有一定的发展,现有个体工商业门市38个,其中商业19家,餐饮业6家,理发店3个,修理业2家,农资门市3个,手机服务2家,千家福超市2个,冷鲜肉店2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扒头村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扒头乃灵秀之地,文化积淀深厚,历来重文兴教。据缑氏镇《教育志》载,道光末年(1850),本村名儒李万仓创办私塾,1934年本村士绅李寅贞创办“养正”小学。民国时期进步人士王三江创办女学。1934—1943年,李寅贞先生办学并任校长时,校址在本村北大庙内,初有本村学生十几人,后有外村入学达30余人,聘教师1人。1944—1951年,李寅贞之孙李民协任校长时,学校更名为“扒头民小”,级段为1- 4四年级,解放后校址移止李家祠堂,更名为“扒头附高”即“高小”,级段为1- 6年级,时任校长为本村李中乐先生。随着生源不断增加,学校扩之李寅贞先生的后花园,即现校址,从此定名为“扒头小学”。1968—1970年,扒头干群先后投资6万元,建土木结构教室8座,面积500平方米(现已拆建)。1996年,村两委筹资30万元,群众集资10万元,建三层12间教学楼一幢,面积1200平方米,并于94年投资10万元,建教师住宿楼一幢(上下两层)。目前,小学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有10个教学班,510名学生,累计毕业学生4346人。现任校长李凤年(扒头人),大专学历,高级教师,从教30余年,学校教学成绩突出,先后获“洛阳市规范化学校”“偃师市明星学校”等殊荣。
扒头中学,现称“缑氏二中”。目前,学校占地33亩,有三、四层教学楼各1幢,教师公寓楼2幢,实验楼1幢,学生公寓1幢,并设有学生餐厅、图书馆、多媒体室、计算机室,安装了闭路电视,开通了远程教育网。有教师78人,21个教学班,学生1300人。
扒头村医疗基础设施完毕。解放前,村中有中药铺2家。解放初期村里成立了集体卫生所。几经搬迁,现居村老供销社院内,是目前全市唯一保留的村级集体卫生所。其占地500平方,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门诊楼1座,固定资产16万元,各科室俱全,有医务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3人,妇幼、司药、注射各1人,担负全村4000余人的医疗和近千名儿童的防疫工作。
2007年元月,遵照上级规定,以著名老中医李世太之长孙,中风专科李晓东为法人代表的扒头第二集体卫生所成立,由李小报、王萍等4家个体诊所组成,开设有中风专科,西医内科、中西妇科、儿科等科室,各有1名医师坐诊,为本村及周边群众防治医疗做出了积极贡献。另有名医,周边村镇几乎家喻户晓,除帮助百姓治疗疾病外,还发展爱心希望事业,学校开设的奖学金大部分由他本人出资,这人就是专治中风瘫痪的李氏第七代传人李隆升先生。中医中风,疑难杂症的李世太,李晓东祖孙。也都为医疗事业做出特大贡献。
扒头党支部成立于1951年,当时党员3人现有党员78人,李金堂为支部书记,支部成员,冯软春、李宇飞、张荣光、王怀仁。现任村主任李现宏,付主任李五好,委员:张永安、潘永乾、欧阳秀茹(女)。村历任主要干部任职表如下: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冯玉庆 支部书记 1950—1956
王遂辈 支部书记 1956—1980
李书争 革委会主任 1966—1980
李金堂 支部书记 1981—至今
李少冉 管委会主任 1957—1966
李景益 支部书记 1980—1981
张景益 支部书记 1980-1981
张义峰 村委主任 1981-1992.3
李乾恒 村委主任 1992.3—1998.11
李建迎 村委主任 1998.11-2005.10
李乾恒 村委主任 2005.10-2008.10
李现宏 村委主任 2008.11—至今
从古至今,各种贤才能人层出不穷,屈指数来,要从清光绪31年(1905年)开始算起,当时李丽生与官庄杨源懋等人在偃师成立教育研究会,推李丽生为会长,偃师新学从此萌芽。李瑞增,现三组李民抗之父,于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专业,是全县第一位留学生,后在巩县偃师一带工作。王三江(1879—1946),1911年参加孙中山领导和辛亥革命,1912年创办偃师办学,倡导妇女解放。1946年6月24日被***反动派逮捕,由于坚持拥护***,于同年腊月初九夜被活埋于县城西北荒沟之中。1949年被县政府命名为革命烈士,并将遗骨厚葬于原籍扒头。李毅章(1918—1981)扒头任材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决死队,并从事地下工作。1940年任偃师县委书记,豫西特委书记。1941年调任伊川县委书记,同年6月赴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后调热河工作,先后任县长、县委书记、地委秘书长等职,1949年调江西省工作,曾任江西省委常委、省革委会付主任之职,系全国人大第五届代表,1981年病逝。李重均, 16岁参加革命,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一师政治部女工团,先后任连指导员,贵州省兴义军分区军务科长(正团级)等职。因战功卓著,被评为十四军特等功臣。李世太创建村卫生所,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当选为“偃师县农村卫生工作者协会第一届执委付主任委员”。李隆升,被评为“家级乡村优秀医生”,并捐款6万元,为村中学建立图书馆,成立李隆升教育基金会。张占仓,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李根国,河南大学副教授;张子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副社长;李现奎,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李万幸,武汉通讯学院教授;郭继尧,洛阳工学院副教授;刘乃义,洛阳工学院副教授。
进村工作的一个月当中,在镇领导、组织部门的重视关怀,悉心教导下,在村干部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下,我参与了村里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协助村两委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开展进行党规党纪远程教育,并做好记录工作;并协助村两委对新农合细则的宣传和相关费用的收取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我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
我坚信,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扒头的明天会更好!
缑氏镇扒头村
村主任助理
莎萌- 麦粒
- 帖子数 : 9
麦粒 : 26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09-11-20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 交流融通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