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欢迎光临!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欢迎光临!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周亮亮的金屯村调研报告

向下

周亮亮的金屯村调研报告 Empty 周亮亮的金屯村调研报告

帖子 由 happy_liang001 16/12/2009, 10:33 am

2009年11月1号,我荣幸地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偃师市缑氏镇金屯村的村主任助理。进村1个月来,通过走访群众、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金屯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理位置积极本村情
金屯村位于缑氏镇以东二公里处,东与柏谷坞村、贾屯村相连,北于泘沱村毗邻,南与唐僧寺村隔沟相望,东与缑氏村接壤,辖金屯村、林小寨村、关湾村、吊桥寨村、邱河村五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770户3350口人,3285亩耕地,是一个回汉聚村。
金屯村回族人800口人,178户,耕地750亩,主要姓氏为金姓,吴湾村有人口520人,135户587亩耕地,主要姓氏为吴姓,邱河村211户,800口人990亩耕地主要姓氏为邱姓,吊桥寨有57户240口人,255亩耕地,主要姓氏为李姓,林小寨有13户66口人,主要姓氏为林姓,与金屯第三村民组为一个村民组。
金屯村属丘岭地区,北高南低,北岭上有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之墓,是旅游圣地,缑氏——姚凹公路,玄奘故里——唐僧寺寺院,旅游路在此交汇,村南有马涧河水环村流过,只因近年来水位下降,河水干涸。
(二)基层组织
1948年偃师解放村里成立农会,农会设在金屯寨上。
1953年—1958年,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后与柏谷坞村,贾屯村合并为高级级社,1962年与贾屯柏老坞村分开,与丘河村合并。1978年文化革命结束,当时支部党员为49人,1990年撤大队为村民委员会,现在全村党员人数为72人。
(三)经济产业
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是小麦、玉米,一年两茌,轮作种植,其次是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解放建设及农业生产合作社期间每亩粮食产量经常在200—300斤之间,还要上交一部分公粮、农业税,因为水利条件差,种地靠天农民吃粮通常是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并且每年还要交各种权法派费用,例如,教育附加费,计划生育多子女费,变电所摊派修路摊派是层出不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连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主营权归农民自主,国家的三农政策使农民吃上了定心丸,新打机井6眼,更新换代旧机井设施17眼,地理长延长6700米,扩浇水浇地1700亩,截止目前,全村共配套机井32眼,旱涝保丰收农田3100余亩,粮食产量每亩全年2000斤左右,不但解决了温饱,年底还有节余,国家还充征了皇粮,农业税。
(四)养殖业
养殖业是村民家庭多余时间兼养的,但从1978年以来,出现了很多养殖业个体户2007年发展为养殖专业合作社,我村共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2个,养鸡合作社1个,养猪合作社2个,共有栏牛500余头,猪3000余头,鸡2万余只,姚文福养牛合作社养牛最多,规模也最大,牛收入在40万元以上。
(五)交通运输业
截止2009年村内共拥有客运汽车2部,属偃师客运站管理,营运为偃师至刘庄、货运汽车15辆,主要为建筑拉砂砖,每年每辆车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7马力以上手扶拖拉机200余名,40马力拖拉机13名,主要用于耕地,播种,代替了70年代牲畜耕作,联合收割机8台。
(六)商业饮食业
商业饮食业遍布全国各地,发展到32家杨庚卿、杨延恒、杨延供等几家体育用品商店分别在昆明、重庆、洛阳、嵩县每年每户营业额均100万元以上,兰民饮食业在新乡杨洪欣、杨刚饮食业在登封、年收入在分别在15万元以上,其余的饮食业在河北、洛阳、郑州、巩义及偃师一带,每家饮食业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工业
健身器材厂的杨延杰、制鼓专业户的杨宁马思马六、鼓圈制作的张书都、秦现坡、秦新年等17家企业年收入户均在10万元以上,制出的鼓遍布全国各地。
全村建筑队发展到15家,发展民工250余人为当地民宅提供优质服务年收入每家在25万元左右。
(七)社会事业
1952—1955年,金屯村创办了第一所小学,校名为“识字班”,分别为初级识字班和中级识字班,校址选在村东沟的一所窑洞里,学生三十余人,校长蔡双山。
1956年—1968年,金屯村初级小学成立,校址建立在金家祠堂里,当时为一至四年级四个教学班,教室属于土木结构,在校学生一百余人,校长:马梦琳。
1969年—1973年,随着学生生源的增加和教师师资力量的不断提高,创办了金屯村完小、班级在原来的的基础上增添了五、六年级共六个教学班,校址由金家祠堂,搬迁到原大队队部,校长:杨宏亮。
1974年—1988年,伴随着农村普及教育的春风,金屯村在原校址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金屯初中及小学部,教学班为8个,在校学生达二百余人。校长:姚建勋、杨玉勤。
1989年—1999年,由于农村初中的合并,洛阳市教委重视了对农村民族的教育,特认命金屯村小学为金屯村回民小学,有六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二百余人,教师十四人,师资力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校长:秦长顺。
2000年初春,兴办农村学校的号角又一次吹响,村两委干部及群众建校的热潮势不可挡,先后集来八方资源十六万,兴建起了占地七百多平方的二层教学大楼,从此结束了历史上土木结构及破窑洞陋室,教学新风在崭新的校园里回荡,教学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有六个教学班、学生二百余人,至今有两名校长在这里先后任职,他们分别是:金洪海、齐东亚。
(八)公益事业
自200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先后拨专项资金使进村路,村中街道,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长度达13500米,吃水全部用上了无塔供水设施,全村普遍用上自来水,投巨资使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家家用上了电,村中电线杆、电话杆并排林立,晚上各条街道路灯齐明,给群众出入带来很大方便,固定电话基本上户户通,手机基本上是成年人每人都有。
(九)名胜古迹
清真寺金屯清真寺据资料显示,清乾隆年间,王氏家祖首迁金屯,1950年后兰姓、杨姓家祖相继以***县大槐树迁入,三姓家祖18户120余人,1891年初春,在王氏家祖倡导下三姓家祖筹建清真寺,寺院有大殿三间,砖拱窑、门楼、沐浴室、土窑一孔,1914年又筹款(铜钱)5万耕地20余亩,做为阿訇生活费用。
1996年3月,因原寺院小,回族人口增加,无法满足回族人口聚礼需要,在寺光会主任杨余芳,时任阿訇姚文彬倡导下,众穆民捐款纳物,宗教部门大力帮助,将寺院搬迁至现在寺院。新寺院座西朝东,有大殿、阿訇法室、沐浴室、门楼,共占地4亩,分男女两寺。
(十)村民生活
解放前,全村人基本上都是住在窑洞,光线阴暗,地屋里潮湿,解放后到1978年以前,村里划宅基地也要找个大路能打窑的地方。1978年以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首先是村里集体搬迁,农民手里有了钱,全部住上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洋楼,如今,农村电网改造,家家用上了电、兴修水利,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温饱,吃的是白面,穿的是高级布料和皮鞋,腰里装的手机,出门是坐的是摩托车、面包车、走的是水泥路,彩电是每家1—2部,70年代家里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现在是2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麦收季节过去是背朝蓝天脸朝地,撅着屁股割麦子,如今是拿着袋子树底下乘凉,收割机收完麦子去地头袋装。
农村政策放宽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国家鼓励农民外出进城务工、经商,搞餐饮业,不但免除了公粮农业税,每年种地还要补助,如今,家电下乡,养殖业补助,建沼气补助,农村医疗补助,困难户五保户补助,农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人们的生活提高了,腰里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户均存及收入在3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由三中全会以前的800元—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元—3000元,目前,彩电拥有量832台,手机拥有量2100个,摩托车、三轮摩托车1320辆,电动车130辆,面包车、小汽车28辆,沼气池、电磁炉、太阳能、空调、冰箱、豆浆机,城里市民家里有的,农村农民家里照样有。
(十一)对金屯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不要将远程教育设备当成摆设。远程教育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开放,也要对广大群众开放。建议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十二)自我总结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双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在2010年,我将继续在村双委领导下,锐意创新,奋发进取,积极实施4+2工作法,以维护本村社会稳定为前提,以促进本村村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金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happy_liang001

帖子数 : 8
麦粒 : 18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09-11-20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