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窑村调研报告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 交流融通
第1页/共1页
郑窑村调研报告
郑窑村调研报告
2009年9月,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11月份,组织上安排我到偃师缑氏镇郑窑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经过这一个多月以来与郑窑村支部书记的交流沟通,以及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对郑窑村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整理了一篇关于郑窑村的调研报告,内容如下:
一、郑窑村基本情况
郑窑村位于缑氏镇政府西南约三公里处,原名水磨河,在明朝万历年间,郑氏家族落户此地,家业兴隆,丁财两旺,因多居住土窑,故而得名郑窑。它东临南家村,西接夫子庙村,南邻双泉村,北连缑氏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00亩,村庄占地面积210亩。207国道和府金路横贯村中,交通便利。郑窑村下属4个自然村,陶家村150户,591人;郑村110户,511人;浏涧河56户,246人;郑窑183户,730人;总计499户,2078人。其中张姓、陶姓、郑姓是郑窑村的三大姓氏,据有关家谱记载,大部分姓氏都是外迁姓。明朝万历年间因避战乱从山西大槐树迁此,距今二百多年。
郑窑村是粮食生产区,人均耕地面积1.2亩,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并兼有蔬菜种植,蒜苗的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亩,并建有蔬菜大棚12个,粮食总产量达150万公斤。建国后,通过兴修水利及科学技术的应用,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小麦亩产已达500公斤,玉米达600公斤。
除了传统的种植业之外,郑窑村还积极探索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我村的养殖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现有养猪户四户,存栏头数达三百多头,年收入四十多万元。养鸡专业户一户,存栏2000只,年收入2万元,养鱼专业户3户,投入鱼苗三万尾,年收入三十多万元。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生活的提高,农家超市应运而生。我村现有农家超市8个,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也增加商户的收入。可以说,现代农民的赚钱思路灵活多样,很多农民还搞起了运输业,我村现有大货车26辆,年收入130余万元,客车一辆,年收入四万余元。
二、郑窑村变化较大较好的方面
(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近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刚开始住窑洞到现在的两层小楼,吃的更是追求营养,肉、奶、禽、蛋已经进入百姓家庭,偶尔吃点粗粮倒是改善生活。摩托车、电动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小汽车也进入了少数富裕家庭,彩电更是普及到每家每户。如今的郑窑村已拥有电视机650台,洗衣机400台,电冰箱120台,空调110台,固定电话及手机1080部,少数家庭用上了太阳能,每年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几十元、几百元,变成了现在的三千多元,银行储蓄逐年增加,户户有存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注重了对文化教育的投资。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连年来,郑窑村硬化道路3500米,总投资45.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2万元,群众集资32.5万元。先后打井32眼,硬化渠道6500米,修建变电房9个,架设低压线路8000米,电话线5000米。并且道路硬化还在不断进行之中,各种基础设施也还在不断完善,老百姓的日子将会一天比一天方便,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此外,郑窑村还有集体卫生室2个,参加合作医疗493户,2054人。村民们真正体会到了党的温暖,享受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救助的好政策。
(三)教育事业得到了重视
建国初期至1966年的16年间,郑窑村下属的四个自然村都没有上过小学。因学生人数少,采用的是复式教学,一个教师教两个或三个班,教师既出了力,教育质量又上不去。从1967年至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一步一个台阶。郑窑小学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开学率达到了98℅,考上大中专院校120多人。短短几十年间,学校的设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室由窑洞变成了土木结构的瓦房。1998年,郑窑小学被列入偃师市百校工程的名单,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电局捐款四万元,在外工作人员和群众集资达十二万元,盖起了一栋可容纳8个教学班,建筑面积达63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2001年,村委会自筹资金5万元,建起了一流的大门及260平方米的教师办公室,如今的郑窑小学,环境优雅,书声琅琅,被上级命名为花园式的文明学校。
三、郑窑村亟待改进的方面
(一)村干部队伍状况堪忧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出现了党员干部老化的现象。在郑窑村,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这些年来,很多村民长期在外打工,且要求入党的人员越来越少,致使现在的一批党员很多年事已高或是长期卧病在床,不能及时为村里的日常事务谏言献策。
(二)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较为猖獗
在农村,由于每年都存在着农闲与农忙之分,在农忙时节大家都纷纷在田间劳作,而到了农闲季节,很多无事可做的村民便将打麻将、扑克当成了头等大事。一些痴迷者甚至为了打牌顾不上吃饭、睡觉,甚至还有输了钱之后回到家里和家人发生口角,甚至拳打脚踢,此种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关于郑窑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郑窑村干部建设是目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郑窑村目前党员存在着老龄化的现象。因此,急需培养一批年轻、有能力、肯踏实工作的人作为党员的后备力量,为郑窑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尤其应积极争取在外经商人员回村担任领导干部,为广大群众共同走向富裕,奔向小康起到指导、带动作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德得到了普遍满足,如何享受更加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成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需求,村干部要引导群众走健康路线,不能让吃、喝、嫖、赌成为主流,而是想方设法搞一些文艺性节目,合理利用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带领群众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农村的致富项目等,逐步引导群众走向健康文明的生活,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
(三)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深的民心,得到了老百姓的深切拥护。农民是纯朴的,只要我们的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难题,老百姓是坚决拥护的。所以,我们的村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为群众服务,做农民心目中的好干部。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为群众办实事。这样,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了。
(四)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开展,村里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善。平日里到处可见的垃圾被放到了指定的地方,各家门前的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舒心了。因此,应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这种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得以保持,也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从源头上彻底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郑窑村的初步认识和了解,随着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会更加深入郑窑,了解郑窑,为郑窑的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做一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
2009年9月,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11月份,组织上安排我到偃师缑氏镇郑窑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经过这一个多月以来与郑窑村支部书记的交流沟通,以及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对郑窑村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整理了一篇关于郑窑村的调研报告,内容如下:
一、郑窑村基本情况
郑窑村位于缑氏镇政府西南约三公里处,原名水磨河,在明朝万历年间,郑氏家族落户此地,家业兴隆,丁财两旺,因多居住土窑,故而得名郑窑。它东临南家村,西接夫子庙村,南邻双泉村,北连缑氏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00亩,村庄占地面积210亩。207国道和府金路横贯村中,交通便利。郑窑村下属4个自然村,陶家村150户,591人;郑村110户,511人;浏涧河56户,246人;郑窑183户,730人;总计499户,2078人。其中张姓、陶姓、郑姓是郑窑村的三大姓氏,据有关家谱记载,大部分姓氏都是外迁姓。明朝万历年间因避战乱从山西大槐树迁此,距今二百多年。
郑窑村是粮食生产区,人均耕地面积1.2亩,小麦、玉米是主要农作物,并兼有蔬菜种植,蒜苗的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亩,并建有蔬菜大棚12个,粮食总产量达150万公斤。建国后,通过兴修水利及科学技术的应用,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小麦亩产已达500公斤,玉米达600公斤。
除了传统的种植业之外,郑窑村还积极探索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我村的养殖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现有养猪户四户,存栏头数达三百多头,年收入四十多万元。养鸡专业户一户,存栏2000只,年收入2万元,养鱼专业户3户,投入鱼苗三万尾,年收入三十多万元。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生活的提高,农家超市应运而生。我村现有农家超市8个,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也增加商户的收入。可以说,现代农民的赚钱思路灵活多样,很多农民还搞起了运输业,我村现有大货车26辆,年收入130余万元,客车一辆,年收入四万余元。
二、郑窑村变化较大较好的方面
(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近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刚开始住窑洞到现在的两层小楼,吃的更是追求营养,肉、奶、禽、蛋已经进入百姓家庭,偶尔吃点粗粮倒是改善生活。摩托车、电动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小汽车也进入了少数富裕家庭,彩电更是普及到每家每户。如今的郑窑村已拥有电视机650台,洗衣机400台,电冰箱120台,空调110台,固定电话及手机1080部,少数家庭用上了太阳能,每年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几十元、几百元,变成了现在的三千多元,银行储蓄逐年增加,户户有存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注重了对文化教育的投资。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连年来,郑窑村硬化道路3500米,总投资45.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2万元,群众集资32.5万元。先后打井32眼,硬化渠道6500米,修建变电房9个,架设低压线路8000米,电话线5000米。并且道路硬化还在不断进行之中,各种基础设施也还在不断完善,老百姓的日子将会一天比一天方便,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此外,郑窑村还有集体卫生室2个,参加合作医疗493户,2054人。村民们真正体会到了党的温暖,享受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救助的好政策。
(三)教育事业得到了重视
建国初期至1966年的16年间,郑窑村下属的四个自然村都没有上过小学。因学生人数少,采用的是复式教学,一个教师教两个或三个班,教师既出了力,教育质量又上不去。从1967年至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一步一个台阶。郑窑小学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开学率达到了98℅,考上大中专院校120多人。短短几十年间,学校的设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室由窑洞变成了土木结构的瓦房。1998年,郑窑小学被列入偃师市百校工程的名单,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电局捐款四万元,在外工作人员和群众集资达十二万元,盖起了一栋可容纳8个教学班,建筑面积达63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2001年,村委会自筹资金5万元,建起了一流的大门及260平方米的教师办公室,如今的郑窑小学,环境优雅,书声琅琅,被上级命名为花园式的文明学校。
三、郑窑村亟待改进的方面
(一)村干部队伍状况堪忧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出现了党员干部老化的现象。在郑窑村,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这些年来,很多村民长期在外打工,且要求入党的人员越来越少,致使现在的一批党员很多年事已高或是长期卧病在床,不能及时为村里的日常事务谏言献策。
(二)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较为猖獗
在农村,由于每年都存在着农闲与农忙之分,在农忙时节大家都纷纷在田间劳作,而到了农闲季节,很多无事可做的村民便将打麻将、扑克当成了头等大事。一些痴迷者甚至为了打牌顾不上吃饭、睡觉,甚至还有输了钱之后回到家里和家人发生口角,甚至拳打脚踢,此种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关于郑窑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郑窑村干部建设是目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郑窑村目前党员存在着老龄化的现象。因此,急需培养一批年轻、有能力、肯踏实工作的人作为党员的后备力量,为郑窑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尤其应积极争取在外经商人员回村担任领导干部,为广大群众共同走向富裕,奔向小康起到指导、带动作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德得到了普遍满足,如何享受更加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成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需求,村干部要引导群众走健康路线,不能让吃、喝、嫖、赌成为主流,而是想方设法搞一些文艺性节目,合理利用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带领群众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农村的致富项目等,逐步引导群众走向健康文明的生活,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
(三)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深的民心,得到了老百姓的深切拥护。农民是纯朴的,只要我们的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难题,老百姓是坚决拥护的。所以,我们的村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为群众服务,做农民心目中的好干部。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为群众办实事。这样,老百姓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了。
(四)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开展,村里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善。平日里到处可见的垃圾被放到了指定的地方,各家门前的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舒心了。因此,应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这种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得以保持,也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从源头上彻底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郑窑村的初步认识和了解,随着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会更加深入郑窑,了解郑窑,为郑窑的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做一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
xurunhong- 帖子数 : 1
麦粒 : 3
威望 : 0
注册日期 : 09-12-15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 交流融通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