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郑九万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 交流融通
第1页/共1页
村支书郑九万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学习郑九万书记克己奉公、心底无私的优秀品格,学习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学习他苦干、实干、带头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大爱情怀,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严谨务实;爱岗敬业,扎实工作;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牢记宗旨、服务群众,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锤炼精神品质,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学生村干部的时代风采。
在此也希望镇上能够组织大家观看电影《村支书郑九万》,同时希望大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工作,心系群众,快速成长!
为此,旭光特意找了以下关于郑书记的资料和报道,以飨大家!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
央视国际 (2006年03月02日 16:39)
后九降,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为什么一下子频频出现在报端?郑九万,一个极其平常的名字,为什么一夜之间能在浙江大地广为传诵?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得了大病,为什么村民会用那么感人的方式去挽救他的生命?一个村支书的病情,为什么让省委书记如此牵挂,不但先后两次批示,而且给他写了一封信,甚至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这一切都得从郑九万身上说起。
郑九万同志入党以来特别是担任村支书后,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办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做致富引领人
后九降村海拔800多米,四面环山,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是该乡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共65户、237人。基础条件差,发展致富难,因此郑九万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村支书,他肩负富民重任,千方百计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
一是率先通电通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村里为了通上电,郑九万跑前跑后,经过大家努力,这个离乡政府最远的小村在全乡最早亮起小灯泡。正是由于他的勤恳和热心肠,1986年村支部换届时,郑九万“意外”当选,此后担任了五届村支书。后九降村整个村子的人都姓刘,郑家是唯一的外姓,这种情况在农村是很少见的。
后九降村地处高山,生活用水十分困难,以前,每逢干旱,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要到几里外的山坑里挑水喝。郑九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从解决群众喝水难做起。村里集体经济薄弱,郑九万就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拿出来,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每人集资50元,组织群众做义工,很快全村人就喝上了自来水,成为该吃上自来水较早的村之一。
二是带头修建机耕路。郑九万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光凭背扛肩挑走山路,后九降村脱贫致富的梦想永远无法实现。当他看到,村民刘良材种的1亩多的优质西瓜,由于无法及时运出山,加上雨水多,几乎全部烂在了地里,为此刘良材抱着烂西瓜痛哭。郑九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郑支书把修路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第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动员村民自力更生,全村党员干部做带头示范,另一方面又主动跑部门,争取上级支持。2002年初,终于利用全县通乡公路联网公路建设的大好时机,争取到村通机耕路项目的列项。他激动万分,号召村民抓住机遇,筹资建路。为了修好路,郑九万还专门把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召回来,全家一齐上了工地。在郑支书一家人的带动下,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干起来,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四五米宽的机耕路。2003年冬,一条长约2.45公里、宽4.5米通村机耕路,终于修到了山下,通车那天成为小山村有史以来最喜庆的日子,也使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
为了建好公路,郑九万不辞劳苦,他带头捐资,带头挑泥土,带头搬石块,带领村民修路,多次自掏腰包来解决修路征地带来的赔偿问题。更难得的是,他患有腰椎肩盘突出的老毛病,但经常瞒着家人,打着膏药上工地建设。
三是发展效益农业。郑九万始终牢记富民重任,为村里发展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挖掘山区资源,寻找致富门路。5年前,当看到红柿市场销路比较好,特别是高山上结出的柿子个大味甜,很受市场欢迎,他就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引进和开发红柿基地。由于村民不懂行,不敢种植,郑九万就自己带头试种,如今村里已有40多亩红柿,很多家庭由红柿增加的收入就达到2000多元。2002年他带领村民进行乌牛早茶叶试种,目前已发展到50多亩,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30元。2004年又引种青椒等高山蔬菜40多亩,收益非常好,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去年,后九降村的人均收入达到2532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29元。
责编:马芳 来源:CCTV.com
心系百姓、无私***
央视国际 (2006年03月02日 16:42)
后九降,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为什么一下子频频出现在报端?郑九万,一个极其平常的名字,为什么一夜之间能在浙江大地广为传诵?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得了大病,为什么村民会用那么感人的方式去挽救他的生命?一个村支书的病情,为什么让省委书记如此牵挂,不但先后两次批示,而且给他写了一封信,甚至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这一切都得从郑九万身上说起。
郑九万同志入党以来特别是担任村支书后,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办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心系百姓,无私***,做群众贴心人
郑九万同志心中始终装着群众,记挂着群众的冷暖。虽然家境并不是很宽裕,但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村民,为群众的生活废寝忘食。
(1)关心群众疾苦。多年前,村妇女主任陈菊蕊老伴得了骨质增生,急需钱治病,郑九万知道后,马上把卖牛准备为儿子娶媳妇的2180元送到了她家里,并叮嘱她丈夫要好好休息。村民刘良仁当年自己撇下两老外出谋生,一天傍晚,家里老父亲突发高烧,郑九万知道后,没有思考就背着老人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把他送到碧莲镇卫生院救治,使其脱离危险。
(2)时常乐于助人。平时,郑九万见到上年纪的人挑担子上山,他总是二话不说就往自己肩上扛,哪家有困难,他就会帮助人家。村民徐玉钗的丈夫2001年患上了严重的肝腹水,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又在外地打工,郑九万每年都帮他们家插秧、割谷、晒番薯干。村民刘光淼2001年秋天开拖拉机压坏了腿,郑九万不但为他垫付了几百元的医疗费,而且帮他家收土豆,补种冬麦,还送给他50元买补品。
(3)帮助发展生产。村妇刘春华20多年嫁到后九降村时,因为一没电二没水,家家穷得叮当响,新婚第二天就跑回了山外的娘家哭诉。4年前她到山西做生意,结果亏了本,2004年春节回家时,郑九万对她说,不少人靠种养业富了起来,在家里也能赚到钱。郑九万就给了她1000元作为启动资金,那一刻她感动得哭了。于是,在郑支书的帮助下,3000多只鸡很快养起来了,但台风中,死了不少鸡,又亏了6000多元,郑九万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亲自做担保替她从乡信用社贷款3000元,她忍不住又哭了。这次听到郑支书病倒的消息,她哭得比前三次厉害得多。
(4)冒险抗台救灾。今年我县多次遭受台风袭击,在抗击台风中,不顾自己身体病痛,冒着***,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动员劝说村民撤离危房,并帮助村民开展灾后自救。台风“泰利”到达前,郑九万苦口婆心,在危房倒塌前的半小时硬把刘继海全家人“逼”出来,避免危墙倒塌造成的刘继海一家六口人的人员伤亡,随后又及时送来了生活费。在台风“泰利”带来***的那个深夜,郑九万对村民建在半山腰的鸡棚不很放心,他只身披着雨衣打着电筒来到刘荣选的鸡棚边,当时台风刚好把加固的鸡棚刮塌了,不少活鸡被压在里面惨叫。郑九万二话没说,就帮着转移“幸存者”,并打电话叫其他村干部前来增援。那一夜鸡虽被压死了3000余只,但大部分幸运地“虎口脱险”。
他总是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他看得比自家的事重要。每次台风来时,郑九万就整宿不睡,忙着帮各家加固房屋和猪圈、牛圈。半夜三更一趟趟出去,累的回家连洗个澡都没力气了。
责编:马芳 来源:CCTV.com
好支书郑九万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16 日 |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3月15日电 浙江永嘉县山坑乡后九(夅加土旁)村历任5届村党支部书记的郑九万10多年来带领村民艰苦创业,终因劳累过度,2005年10月的一天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危在旦夕。全村村民连夜护送郑九万下山救治,而且自发集资6万多元为家境清贫的村支书垫付手术费用。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的先进事迹正是其生动写照。
“就是讨饭,也要把支书的这条命救回来!”
2005年10月5日凌晨,睡梦中的郑九万突然感到头痛难忍,随即陷入半昏迷状态,当时身边只有妻子一人,子女都外出打工。闻讯赶来的村民立即找来农用车,将郑九万送到山下医治。
当天下午,郑九万被辗转送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并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决定6日施行介入手术,要求家属准备好6万元手术费。因为无力支付手术费用,紧急赶来的郑九万长子郑奇猛只得打电话借钱求助。
接到求援电话后,村民纷纷掏钱救急,“就是把下蛋的鸡卖了,也要把他的病治好!”“我们全村人就是去讨饭,也要想办法把郑书记这条命救回来!”……患有严重肝腹水的村民刘宋云把平时卖鸡蛋、柿子、大豆积攒的300多元钱全都托人带到了医院;70多岁的陈菊蕊送来了她攒下的逢年过节女儿给的1300多元的零花钱;村民刘良平自己存钱不多,硬是下山跑遍了亲戚朋友借来了1万元;村民刘良理手头正好有7160元钱准备买鸡饲料,妻子刘春华对他说:“鸡饿死不要紧,先把人救活。”夫妻俩拿出了7100元钱,结果第二天连电费也交不起了。
就这样你三百我五百,一夜之间,这个只有50余户人家、年人均收入才2000多元的穷山村硬是凑齐了6万多元的手术费用。6日凌晨,留守在村里只要能走得动的村民都自带干粮,摸黑下山,一路转车,花了5个多小时赶到温州,把6万元手术费用送到医院。郑奇猛捧着这笔“救命钱”动情地说:“我知道咱村谁家都不富裕,一下子凑这么多钱,他们真是连买盐的钱都拿过来了。”
早上开始做手术,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外,聚集着从村里赶来的30多名村民。手术做了整整9个小时,但村民们寸步未离,饿了就分吃家里带来的麦饼。而留在村里的人都守在村里的公共电话旁,不断向村委会主任询问手术情况:“支书脱险了吗?”“手术成功了吗?”“怎么会要这么长时间的手术啊?”……没能赶来的村民刘光山一人就打了18个电话。当听说手术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时,屏息静候的村民“哇”地哭出声来。
记者点评:一个村支部书记生命安危如此牵动每一个村民的心,让全村人倾其所有,把买盐的钱、生蛋的鸡都拿来为他“救命”,生死之际,显示了干群之间的深厚情谊。淳朴的山民“宁可讨饭”也要救回他们的村支书,可见一个***员在老百姓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平时他替村民当家,病后村民替他当家
后九(夅加土旁)村是位于浙南括苍山区一个海拔800多米的偏僻小山村,全村51户230人,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2000多元人民币,不到浙江省农民收入平均数的一半。因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许多家里没有主心骨,遇上难事郑九万就是他们的当家人。
在后九(夅加土旁)村,郑支书热心助人的故事很多:村民徐玉钗的丈夫2001年患了重病,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又在外地打工,郑九万每年都帮他们家插秧、割谷、晒番薯干;村民刘光淼2001年秋天开拖拉机翻车压坏了腿,郑九万不但垫付了几百元的医药费,而且帮他家收了土豆、种了冬麦,还送给他50元钱买补品;当年陈菊蕊老伴得了骨质增生,急需钱治病,郑九万获得消息,马上把卖牛后准备为儿子娶媳妇的2180元送到了她家里;刘岚凤家遭火灾,郑九万把他们一家五口安排到住房宽裕的人家,送来自家的粮食,发动村里群众募捐相助,还亲自上山砍柴、下窑烧砖,帮助刘岚凤修补房屋,整整帮刘家忙了28天,直到他们住进新屋;村民刘良仁在山西打工,70多岁的老父亲深夜发起高烧,郑九万带着3名村民走了5公里山路,连夜用担架把老人抬到了卫生院……
村里有人为郑九万算过一笔账,如果把他这十几年无偿支持村里和村民的钱物算起来,少说也值三四万元,比他现在的全部家当还多。对于这样“过分”的慷慨,他的媳妇曾有怨言,但老郑说:“我是村支书,我不帮村民,你让谁帮呢?”
平时郑九万替村民当家,他病了后,村民替他当家。郑九万住院后,家里的鸡、獭兔和猪全靠邻居喂养,两亩晚稻也是村民帮忙收割的。急需用钱的郑家还杀了一头100多公斤重的猪,打算拿到山下去卖,结果杀完猪就被大家十斤五斤地买光了,一共卖了1500元钱,就连市价只有一公斤7元的肥肉也卖到12元。村民们平时根本吃不了那么多的肉,他们说,左邻右舍互相帮忙是常有的事,但是郑九万生病几乎是全村出动来帮忙,因为他为家家户户都帮过忙。
2005年11月10日,郑九万又在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开颅手术。30多名村民凌晨3点多出发,打着手电筒、撑着雨伞,走了1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又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赶到医院,在手术室外等了7个多小时。手术成功后,村民们笑逐颜开。“早也盼晚也盼、盼着支书早安康”,村子里贴满了这样的标语。12月7日,村民成群结队来到村口,放着鞭炮迎接郑九万出院归来。郑九万一下车,一位村民就蹲下身子,把好支书背回了家。
记者点评:说不出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年复一年,郑九万只是默默地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呈现出自己的爱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名基层普通党员的爱心却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为挖掉山民的“穷根”搭上命也值
村民说,郑九万是个有名的好劳力,做了10多年的村支书,带着大家脱贫致富,年人均收入从600多元上升到2000多元。
郑九万1987年首次被选为村支书后,就去联系附近的水电站,给全村接通了电。村委会主任刘建鹏当时还是名小学生,上学路上,经常看到郑九万和村民一起扛电线杆。“山路是直上直下的,郑支书就带头跪在路上,抓住边上的树根一点一点地往上爬。”刘建鹏说。
在郑九万的带领下,后九(夅加土旁)村走出了缺水少电的窘境,但脱贫致富的道路却一直走得很慢、很难。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又没有特色资源和产业,村民们一直靠那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奔小康?郑九万绞尽了脑汁。近5年来,郑九万最大的心力都用在“让村里通公路”上了。
后九(夅加土旁)村处于全乡的交通末端,到乡里沿途的几个村之间一直修不起来路。“要想富、先修路”,为挖掉“穷根”,郑九万很想给村里修条路。2002年,永嘉县动工兴建的一条乡际公路要经过山下的汤店村,而连通汤店和后九(夅加土旁)的村际公路却要到2006年才能立项。郑九万向上级争取到了一半的修路经费,然后发动村民用做义务工补偿施工单位工程款的办法,在2003年修通了这条机耕路。村民立马就尝到了甜头:过去没有人要的毛竹涨到每百斤18元钱,柿子从原来的每公斤1元钱涨到了1.6元钱,村里种植业收入这两年每年都以30%的增幅增长。54岁的刘良村说:“所以支书说,为了这条路搭上命也值了。”
刘建鹏告诉记者,郑九万2005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每次医生叫他住院他都推托,说是怕雨水把机耕路冲坏了,自己在外面不放心。刘良理回忆道:“去年‘麦莎’台风把许多大石头都冲到了机耕路上。郑支书腰都直不起来,身上打着石膏还和我们一起拿着木棍去撬石头。后来医生说他以前的膏药全部白贴了。”
后九(夅加土旁)村过去一直只种水稻和番薯两种粮食作物,郑九万外出办事,看到有合适的经济作物就引种到村里。10多年前,他从外地带回了皮薄汁多的“牛心红”柿子,发动大家种植,现在全村家家户户少则三四十株、多则上百株,每棵树一年结出50多公斤柿子,村民靠种柿子一年可以收入20万元左右。而机耕路修通之后,郑九万又发动大家种植外观光亮、皮厚微辣的高山青椒“万峰一号”,村民刘良村试种了两分地,其一季产值抵得上一亩水稻。
在发病的前一天晚上,郑九万还召集村党支部开了4个多小时的会,讨论建设400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躺在病床上,郑九万说得最多的还是村里的事情:村里通往山外的机耕路明年要浇上水泥路面,高山柿子要打开销路……“如果还有下辈子,村民和党员信任我,我还愿意当村支书。”郑九万说。
据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何学雄介绍,颅内动脉瘤是先天性血管变异,破裂之前没有先兆,劳累过度是其主要诱因。
记者点评:郑九万时刻铭记着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义无反顾地坚守、耕耘并改变着大山里的村庄,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谋福利。他的身上体现了***人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老百姓最服“村里最硬的人”
除了郑九万一家,后九(夅加土旁)村村民都姓刘,可就是这“独姓户”的郑九万至今已担任过5届村支书。老党员刘荣选说:“郑支书做人硬气勤俭,选他当书记,大家都很放心。”
郑九万的房子是一幢两层土木瓦房。记者进房看到,房子只有两面墙,“后墙”只有几块破木板,“墙”外借助邻居垒起的一堵高屋基避风挡雨。木板墙多处破漏,靠几片篾编遮风挡雨。记者环顾,家徒四壁,最好的电器是一台大儿子几年前结婚时买的步步高VCD和一台破旧不堪的黑白小电视。刘良仁等众多村民深情地说,老郑把自己的钱都花在群众身上了。
在75岁的村民刘贤好的眼里,郑九万是“村里最硬的一个”。山里人说“硬”就是说这个人处事公、没私心、经得起查。他说,郑九万当了10多年的村支书,没有拿过村里一点好处。修机耕路征地时,有人嫌补偿少了,郑九万拿自己的钱补给他们,而拿了多少钱他一直没说。
办事节俭是村民最敬佩郑九万的原因。刘建鹏说,和郑九万到山下办事,中午就吃两三元钱一碗的清汤面,有时候舍不得吃午饭就饿着肚子往山上赶。村民刘松武说:“支书每次出去开会或者办事,路程不是太远都舍不得坐车,都是靠着一双脚走路,也舍不得下馆子,说下馆子糟蹋钱,常常买几毛钱的饼子填肚子。”而山坑乡乡长汤森海在检查村财乡管的账簿时也发现,郑九万很少来报销他的出差费。
山坑乡党委书记麻东福说,在全乡12个村支书中,论文化、水平和能力,郑九万未必是最好的,但是论品德和精神郑九万是第一名。“有的村干部成绩不少,但群众意见也大,而九万越干群众越信任。乡里布置任务,后九(夅加土旁)村完成得最快最好,原因就是九万威信高,大家都愿意听他领导。”
记者点评:选拔一个村支书,知识结构、致富能力、年富力强这些条件固然重要,而品德好则是必要条件。而要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长治久安,每个村支书能获民心、得民望是前提和根本。(记者冯源、沈锡权、张和平)
在此也希望镇上能够组织大家观看电影《村支书郑九万》,同时希望大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工作,心系群众,快速成长!
为此,旭光特意找了以下关于郑书记的资料和报道,以飨大家!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
央视国际 (2006年03月02日 16:39)
后九降,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为什么一下子频频出现在报端?郑九万,一个极其平常的名字,为什么一夜之间能在浙江大地广为传诵?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得了大病,为什么村民会用那么感人的方式去挽救他的生命?一个村支书的病情,为什么让省委书记如此牵挂,不但先后两次批示,而且给他写了一封信,甚至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这一切都得从郑九万身上说起。
郑九万同志入党以来特别是担任村支书后,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办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做致富引领人
后九降村海拔800多米,四面环山,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是该乡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共65户、237人。基础条件差,发展致富难,因此郑九万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村支书,他肩负富民重任,千方百计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
一是率先通电通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村里为了通上电,郑九万跑前跑后,经过大家努力,这个离乡政府最远的小村在全乡最早亮起小灯泡。正是由于他的勤恳和热心肠,1986年村支部换届时,郑九万“意外”当选,此后担任了五届村支书。后九降村整个村子的人都姓刘,郑家是唯一的外姓,这种情况在农村是很少见的。
后九降村地处高山,生活用水十分困难,以前,每逢干旱,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要到几里外的山坑里挑水喝。郑九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从解决群众喝水难做起。村里集体经济薄弱,郑九万就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拿出来,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每人集资50元,组织群众做义工,很快全村人就喝上了自来水,成为该吃上自来水较早的村之一。
二是带头修建机耕路。郑九万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光凭背扛肩挑走山路,后九降村脱贫致富的梦想永远无法实现。当他看到,村民刘良材种的1亩多的优质西瓜,由于无法及时运出山,加上雨水多,几乎全部烂在了地里,为此刘良材抱着烂西瓜痛哭。郑九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郑支书把修路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第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动员村民自力更生,全村党员干部做带头示范,另一方面又主动跑部门,争取上级支持。2002年初,终于利用全县通乡公路联网公路建设的大好时机,争取到村通机耕路项目的列项。他激动万分,号召村民抓住机遇,筹资建路。为了修好路,郑九万还专门把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召回来,全家一齐上了工地。在郑支书一家人的带动下,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干起来,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四五米宽的机耕路。2003年冬,一条长约2.45公里、宽4.5米通村机耕路,终于修到了山下,通车那天成为小山村有史以来最喜庆的日子,也使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
为了建好公路,郑九万不辞劳苦,他带头捐资,带头挑泥土,带头搬石块,带领村民修路,多次自掏腰包来解决修路征地带来的赔偿问题。更难得的是,他患有腰椎肩盘突出的老毛病,但经常瞒着家人,打着膏药上工地建设。
三是发展效益农业。郑九万始终牢记富民重任,为村里发展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挖掘山区资源,寻找致富门路。5年前,当看到红柿市场销路比较好,特别是高山上结出的柿子个大味甜,很受市场欢迎,他就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引进和开发红柿基地。由于村民不懂行,不敢种植,郑九万就自己带头试种,如今村里已有40多亩红柿,很多家庭由红柿增加的收入就达到2000多元。2002年他带领村民进行乌牛早茶叶试种,目前已发展到50多亩,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30元。2004年又引种青椒等高山蔬菜40多亩,收益非常好,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去年,后九降村的人均收入达到2532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29元。
责编:马芳 来源:CCTV.com
心系百姓、无私***
央视国际 (2006年03月02日 16:42)
后九降,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为什么一下子频频出现在报端?郑九万,一个极其平常的名字,为什么一夜之间能在浙江大地广为传诵?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得了大病,为什么村民会用那么感人的方式去挽救他的生命?一个村支书的病情,为什么让省委书记如此牵挂,不但先后两次批示,而且给他写了一封信,甚至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这一切都得从郑九万身上说起。
郑九万同志入党以来特别是担任村支书后,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办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
心系百姓,无私***,做群众贴心人
郑九万同志心中始终装着群众,记挂着群众的冷暖。虽然家境并不是很宽裕,但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村民,为群众的生活废寝忘食。
(1)关心群众疾苦。多年前,村妇女主任陈菊蕊老伴得了骨质增生,急需钱治病,郑九万知道后,马上把卖牛准备为儿子娶媳妇的2180元送到了她家里,并叮嘱她丈夫要好好休息。村民刘良仁当年自己撇下两老外出谋生,一天傍晚,家里老父亲突发高烧,郑九万知道后,没有思考就背着老人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把他送到碧莲镇卫生院救治,使其脱离危险。
(2)时常乐于助人。平时,郑九万见到上年纪的人挑担子上山,他总是二话不说就往自己肩上扛,哪家有困难,他就会帮助人家。村民徐玉钗的丈夫2001年患上了严重的肝腹水,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又在外地打工,郑九万每年都帮他们家插秧、割谷、晒番薯干。村民刘光淼2001年秋天开拖拉机压坏了腿,郑九万不但为他垫付了几百元的医疗费,而且帮他家收土豆,补种冬麦,还送给他50元买补品。
(3)帮助发展生产。村妇刘春华20多年嫁到后九降村时,因为一没电二没水,家家穷得叮当响,新婚第二天就跑回了山外的娘家哭诉。4年前她到山西做生意,结果亏了本,2004年春节回家时,郑九万对她说,不少人靠种养业富了起来,在家里也能赚到钱。郑九万就给了她1000元作为启动资金,那一刻她感动得哭了。于是,在郑支书的帮助下,3000多只鸡很快养起来了,但台风中,死了不少鸡,又亏了6000多元,郑九万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亲自做担保替她从乡信用社贷款3000元,她忍不住又哭了。这次听到郑支书病倒的消息,她哭得比前三次厉害得多。
(4)冒险抗台救灾。今年我县多次遭受台风袭击,在抗击台风中,不顾自己身体病痛,冒着***,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动员劝说村民撤离危房,并帮助村民开展灾后自救。台风“泰利”到达前,郑九万苦口婆心,在危房倒塌前的半小时硬把刘继海全家人“逼”出来,避免危墙倒塌造成的刘继海一家六口人的人员伤亡,随后又及时送来了生活费。在台风“泰利”带来***的那个深夜,郑九万对村民建在半山腰的鸡棚不很放心,他只身披着雨衣打着电筒来到刘荣选的鸡棚边,当时台风刚好把加固的鸡棚刮塌了,不少活鸡被压在里面惨叫。郑九万二话没说,就帮着转移“幸存者”,并打电话叫其他村干部前来增援。那一夜鸡虽被压死了3000余只,但大部分幸运地“虎口脱险”。
他总是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他看得比自家的事重要。每次台风来时,郑九万就整宿不睡,忙着帮各家加固房屋和猪圈、牛圈。半夜三更一趟趟出去,累的回家连洗个澡都没力气了。
责编:马芳 来源:CCTV.com
好支书郑九万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16 日 |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3月15日电 浙江永嘉县山坑乡后九(夅加土旁)村历任5届村党支部书记的郑九万10多年来带领村民艰苦创业,终因劳累过度,2005年10月的一天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危在旦夕。全村村民连夜护送郑九万下山救治,而且自发集资6万多元为家境清贫的村支书垫付手术费用。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的先进事迹正是其生动写照。
“就是讨饭,也要把支书的这条命救回来!”
2005年10月5日凌晨,睡梦中的郑九万突然感到头痛难忍,随即陷入半昏迷状态,当时身边只有妻子一人,子女都外出打工。闻讯赶来的村民立即找来农用车,将郑九万送到山下医治。
当天下午,郑九万被辗转送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并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决定6日施行介入手术,要求家属准备好6万元手术费。因为无力支付手术费用,紧急赶来的郑九万长子郑奇猛只得打电话借钱求助。
接到求援电话后,村民纷纷掏钱救急,“就是把下蛋的鸡卖了,也要把他的病治好!”“我们全村人就是去讨饭,也要想办法把郑书记这条命救回来!”……患有严重肝腹水的村民刘宋云把平时卖鸡蛋、柿子、大豆积攒的300多元钱全都托人带到了医院;70多岁的陈菊蕊送来了她攒下的逢年过节女儿给的1300多元的零花钱;村民刘良平自己存钱不多,硬是下山跑遍了亲戚朋友借来了1万元;村民刘良理手头正好有7160元钱准备买鸡饲料,妻子刘春华对他说:“鸡饿死不要紧,先把人救活。”夫妻俩拿出了7100元钱,结果第二天连电费也交不起了。
就这样你三百我五百,一夜之间,这个只有50余户人家、年人均收入才2000多元的穷山村硬是凑齐了6万多元的手术费用。6日凌晨,留守在村里只要能走得动的村民都自带干粮,摸黑下山,一路转车,花了5个多小时赶到温州,把6万元手术费用送到医院。郑奇猛捧着这笔“救命钱”动情地说:“我知道咱村谁家都不富裕,一下子凑这么多钱,他们真是连买盐的钱都拿过来了。”
早上开始做手术,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外,聚集着从村里赶来的30多名村民。手术做了整整9个小时,但村民们寸步未离,饿了就分吃家里带来的麦饼。而留在村里的人都守在村里的公共电话旁,不断向村委会主任询问手术情况:“支书脱险了吗?”“手术成功了吗?”“怎么会要这么长时间的手术啊?”……没能赶来的村民刘光山一人就打了18个电话。当听说手术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时,屏息静候的村民“哇”地哭出声来。
记者点评:一个村支部书记生命安危如此牵动每一个村民的心,让全村人倾其所有,把买盐的钱、生蛋的鸡都拿来为他“救命”,生死之际,显示了干群之间的深厚情谊。淳朴的山民“宁可讨饭”也要救回他们的村支书,可见一个***员在老百姓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平时他替村民当家,病后村民替他当家
后九(夅加土旁)村是位于浙南括苍山区一个海拔800多米的偏僻小山村,全村51户230人,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2000多元人民币,不到浙江省农民收入平均数的一半。因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许多家里没有主心骨,遇上难事郑九万就是他们的当家人。
在后九(夅加土旁)村,郑支书热心助人的故事很多:村民徐玉钗的丈夫2001年患了重病,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又在外地打工,郑九万每年都帮他们家插秧、割谷、晒番薯干;村民刘光淼2001年秋天开拖拉机翻车压坏了腿,郑九万不但垫付了几百元的医药费,而且帮他家收了土豆、种了冬麦,还送给他50元钱买补品;当年陈菊蕊老伴得了骨质增生,急需钱治病,郑九万获得消息,马上把卖牛后准备为儿子娶媳妇的2180元送到了她家里;刘岚凤家遭火灾,郑九万把他们一家五口安排到住房宽裕的人家,送来自家的粮食,发动村里群众募捐相助,还亲自上山砍柴、下窑烧砖,帮助刘岚凤修补房屋,整整帮刘家忙了28天,直到他们住进新屋;村民刘良仁在山西打工,70多岁的老父亲深夜发起高烧,郑九万带着3名村民走了5公里山路,连夜用担架把老人抬到了卫生院……
村里有人为郑九万算过一笔账,如果把他这十几年无偿支持村里和村民的钱物算起来,少说也值三四万元,比他现在的全部家当还多。对于这样“过分”的慷慨,他的媳妇曾有怨言,但老郑说:“我是村支书,我不帮村民,你让谁帮呢?”
平时郑九万替村民当家,他病了后,村民替他当家。郑九万住院后,家里的鸡、獭兔和猪全靠邻居喂养,两亩晚稻也是村民帮忙收割的。急需用钱的郑家还杀了一头100多公斤重的猪,打算拿到山下去卖,结果杀完猪就被大家十斤五斤地买光了,一共卖了1500元钱,就连市价只有一公斤7元的肥肉也卖到12元。村民们平时根本吃不了那么多的肉,他们说,左邻右舍互相帮忙是常有的事,但是郑九万生病几乎是全村出动来帮忙,因为他为家家户户都帮过忙。
2005年11月10日,郑九万又在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开颅手术。30多名村民凌晨3点多出发,打着手电筒、撑着雨伞,走了1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又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赶到医院,在手术室外等了7个多小时。手术成功后,村民们笑逐颜开。“早也盼晚也盼、盼着支书早安康”,村子里贴满了这样的标语。12月7日,村民成群结队来到村口,放着鞭炮迎接郑九万出院归来。郑九万一下车,一位村民就蹲下身子,把好支书背回了家。
记者点评:说不出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年复一年,郑九万只是默默地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呈现出自己的爱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名基层普通党员的爱心却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为挖掉山民的“穷根”搭上命也值
村民说,郑九万是个有名的好劳力,做了10多年的村支书,带着大家脱贫致富,年人均收入从600多元上升到2000多元。
郑九万1987年首次被选为村支书后,就去联系附近的水电站,给全村接通了电。村委会主任刘建鹏当时还是名小学生,上学路上,经常看到郑九万和村民一起扛电线杆。“山路是直上直下的,郑支书就带头跪在路上,抓住边上的树根一点一点地往上爬。”刘建鹏说。
在郑九万的带领下,后九(夅加土旁)村走出了缺水少电的窘境,但脱贫致富的道路却一直走得很慢、很难。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又没有特色资源和产业,村民们一直靠那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奔小康?郑九万绞尽了脑汁。近5年来,郑九万最大的心力都用在“让村里通公路”上了。
后九(夅加土旁)村处于全乡的交通末端,到乡里沿途的几个村之间一直修不起来路。“要想富、先修路”,为挖掉“穷根”,郑九万很想给村里修条路。2002年,永嘉县动工兴建的一条乡际公路要经过山下的汤店村,而连通汤店和后九(夅加土旁)的村际公路却要到2006年才能立项。郑九万向上级争取到了一半的修路经费,然后发动村民用做义务工补偿施工单位工程款的办法,在2003年修通了这条机耕路。村民立马就尝到了甜头:过去没有人要的毛竹涨到每百斤18元钱,柿子从原来的每公斤1元钱涨到了1.6元钱,村里种植业收入这两年每年都以30%的增幅增长。54岁的刘良村说:“所以支书说,为了这条路搭上命也值了。”
刘建鹏告诉记者,郑九万2005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每次医生叫他住院他都推托,说是怕雨水把机耕路冲坏了,自己在外面不放心。刘良理回忆道:“去年‘麦莎’台风把许多大石头都冲到了机耕路上。郑支书腰都直不起来,身上打着石膏还和我们一起拿着木棍去撬石头。后来医生说他以前的膏药全部白贴了。”
后九(夅加土旁)村过去一直只种水稻和番薯两种粮食作物,郑九万外出办事,看到有合适的经济作物就引种到村里。10多年前,他从外地带回了皮薄汁多的“牛心红”柿子,发动大家种植,现在全村家家户户少则三四十株、多则上百株,每棵树一年结出50多公斤柿子,村民靠种柿子一年可以收入20万元左右。而机耕路修通之后,郑九万又发动大家种植外观光亮、皮厚微辣的高山青椒“万峰一号”,村民刘良村试种了两分地,其一季产值抵得上一亩水稻。
在发病的前一天晚上,郑九万还召集村党支部开了4个多小时的会,讨论建设400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躺在病床上,郑九万说得最多的还是村里的事情:村里通往山外的机耕路明年要浇上水泥路面,高山柿子要打开销路……“如果还有下辈子,村民和党员信任我,我还愿意当村支书。”郑九万说。
据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何学雄介绍,颅内动脉瘤是先天性血管变异,破裂之前没有先兆,劳累过度是其主要诱因。
记者点评:郑九万时刻铭记着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义无反顾地坚守、耕耘并改变着大山里的村庄,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谋福利。他的身上体现了***人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老百姓最服“村里最硬的人”
除了郑九万一家,后九(夅加土旁)村村民都姓刘,可就是这“独姓户”的郑九万至今已担任过5届村支书。老党员刘荣选说:“郑支书做人硬气勤俭,选他当书记,大家都很放心。”
郑九万的房子是一幢两层土木瓦房。记者进房看到,房子只有两面墙,“后墙”只有几块破木板,“墙”外借助邻居垒起的一堵高屋基避风挡雨。木板墙多处破漏,靠几片篾编遮风挡雨。记者环顾,家徒四壁,最好的电器是一台大儿子几年前结婚时买的步步高VCD和一台破旧不堪的黑白小电视。刘良仁等众多村民深情地说,老郑把自己的钱都花在群众身上了。
在75岁的村民刘贤好的眼里,郑九万是“村里最硬的一个”。山里人说“硬”就是说这个人处事公、没私心、经得起查。他说,郑九万当了10多年的村支书,没有拿过村里一点好处。修机耕路征地时,有人嫌补偿少了,郑九万拿自己的钱补给他们,而拿了多少钱他一直没说。
办事节俭是村民最敬佩郑九万的原因。刘建鹏说,和郑九万到山下办事,中午就吃两三元钱一碗的清汤面,有时候舍不得吃午饭就饿着肚子往山上赶。村民刘松武说:“支书每次出去开会或者办事,路程不是太远都舍不得坐车,都是靠着一双脚走路,也舍不得下馆子,说下馆子糟蹋钱,常常买几毛钱的饼子填肚子。”而山坑乡乡长汤森海在检查村财乡管的账簿时也发现,郑九万很少来报销他的出差费。
山坑乡党委书记麻东福说,在全乡12个村支书中,论文化、水平和能力,郑九万未必是最好的,但是论品德和精神郑九万是第一名。“有的村干部成绩不少,但群众意见也大,而九万越干群众越信任。乡里布置任务,后九(夅加土旁)村完成得最快最好,原因就是九万威信高,大家都愿意听他领导。”
记者点评:选拔一个村支书,知识结构、致富能力、年富力强这些条件固然重要,而品德好则是必要条件。而要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长治久安,每个村支书能获民心、得民望是前提和根本。(记者冯源、沈锡权、张和平)
缑氏镇大学生村官之家 :: 交流融通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